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断卡”行动进校园 筑牢反诈防火墙——我院举办反诈“断卡”专题讲座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在校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和“两卡”违法犯罪活动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10月8日,我校联合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共同举办“‘断卡’行动进校园 守护学生保安全”主题讲座,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法治教育课。

讲座中,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个金部客户经理吴丹对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和“两卡”犯罪的常见形式作详细讲解,结合典型案例深入介绍了涉“两卡”犯罪的危害,提醒同学们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出售自己的电话卡、银行卡让诈骗分子转移赃款使用,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活动由财务处、学生处、宣传部联合举办。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两卡”犯罪小知识】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电信网络诈骗一般是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以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等形式进行诈骗。

什么是“两卡”犯罪?

“两卡”是指手机卡、银行卡。

手机卡包括日常使用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卡,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

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买卖“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两卡”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

如何防范两卡犯罪?

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网银U盾等;

不出租、出借、出售电话卡;

不出租、出借、出售金融账户,包括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账户及支付二维码等;

不登录或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短信及邮件,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银行账户业务,在ATM机等自助设备操作时,注意安全防范;

从正规渠道下载安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安全控件和客户端软件,关闭计算机系统远程登录功能;

设置较为复杂的账户密码,不使用简单数字排列的密码或以生日、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为密码;

如发现有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

来 源:党委宣传部

编 辑:陈 磊、杨家云

一 审:李 曜

二 审:鲁 熙

三 审:李晓艳

c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