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进化需要人才支撑。”9月2日,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跨境电商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论坛”上,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樑说,未来一个阶段,我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贸易一体化领域将快速推进,需要广泛深厚的人力资源作支持。
郑樑说,当前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国际上120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
“国际贸易作为我国国际化的优势产业,它的业态创新与进化已经有足够能力去影响未来全球贸易形态的塑造。”郑樑说,“我们基于国内资源要素来创新的模式、形态、工具在向国际蔓延,基于出口市场的产能在持续向海外尤其东盟国家迁移,这两个因素客观地推进了国际贸易形态的进化与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樑
郑樑认为,推进贸易形态嬗变的因素大概有四个要素。一是政府层面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推行。贸易便利化政策的目标是简化贸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工具是两个,贸易监管规则调整和技术手段应用。作为阶段性成果,单一窗口的应用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它对我国进出口行业的流程进行了调整,以中国之大,体量之巨,而全面实施,在国际贸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多种网络与数字工具的聚集应用。郑樑表示,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成果即跨境电商。跨境电商集线上交易平台、数字分析工具、新兴媒体营销、智能化供应链组织、创新的支付工具、政府监管创新于一体,集中体现了当代贸易环境的创新,是数字经济在贸易领域鲜活的案例。当然目前这一业态还在急剧嬗变过程中,远未到所谓成熟稳定状态。
三是线上交易平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郑樑说,大家谈论制造业创新关注的往往是制造业本身,但是不管是灵巧制造还是智慧制造,他都有一个基点,即造什么,基于社会海量个体需求的数据分析形成消费画像就据此引领制造行为,这似乎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不管是德国的4.0还是我国的2025。如此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使得消费需求与制造业实现完整、细致的贯通,经销商成了消费者需求的汇总、分析、递交方,消费者取代经销商成了贸易行为和制造业行为真正的发起方。
四是人工智能工具的广泛、快速的应用。郑樑认为,虽然本质上人工智能工具属于数字工具,但它并不依附于贸易平台而独立发展,在替代人脑进行概念判断、归类和概念演绎上功能强大。当前人工智能工具几乎以“大水漫灌”的态势在我们社会各领域平推、渗入。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因其后台具有详细的数据痕迹和清晰的业务逻辑,是人工智能工具天然的嫁接对象。
郑樑说,这四个因素将极大影响我国流通和制造产业,推进我国乃至全球贸易形态的再造,并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在教育领域实现协同发展,郑樑建议,要针对教育界、产业界,让教育教学与产业应用实现快速、同步、协调发展。同时,针对官产学研各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协同教育发展各要素,培育适应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人力资源,这将牵涉到中国东盟经济整体发展能走多远的问题。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