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教育研究分会、英国365(中文)官方网站、泰国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3贵州“亚太经济与文化”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成功举行。论坛以“开放、共享,共同推动建立亚太经济与文化交流新格局”为主题,邀请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旨在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与亚太国家文化教育界的民间友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实现共同繁荣。在这个背景下,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亚太地区,文化交流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加深民间友好,为和平稳定创造有利条件。论坛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搭建亚太合作平台”,这正是对未来合作的美好展望。
泰国理工大学校长Nitima致辞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加之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泰国理工大学校长Nitima在致辞时提到,泰国理工大学为可以与中方合作从事国际教育交流与文化发展的研究,开展学术与文化交流,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教育的合作与推广,搭建学习与合作的平台,感到非常荣幸。
中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创始人蒋国华发言
中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创始人蒋国华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建教育共同体的主题作发言。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世纪性的系统大工程,不仅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新的开端,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形成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了持续活力。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杨明锡博士作主题发言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杨明锡博士代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贵州省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吴大华作主题发言时表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开放与合作仍然是大势所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随着RCEP的签署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贵州在服务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贵州加强与东盟经贸往来,有利于双方发挥比较优势。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投资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吕朝凤发言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投资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吕朝凤在主题发言中,通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现实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关于深化黔澳合作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路径的多方面建议。
泰国理工大学教授Gregory Joseph Labarre发言
泰国理工大学教授Gregory Joseph Labarre以“相互学习”为主题,从以未来为长期目标、信任和诚信才能达成共识等方面作主题发言。他提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关于通过桥梁和铁路连接国家,也是关于建立教育和文化的持久联系。
来 源:党委宣传部
编 辑:陈 磊
一 审:洪 丹
二 审:鲁 熙
三 审: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