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高思政课教师育德能力和育人水平是深化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暑假期间,学院思政课教师集中利用两周时间开展“下基层,进企业实践研修”,聚焦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力点,盘活思政教育大课。
让思政课插上数字化“翅膀”
“这地方暂停,用‘最后一堂’的说法不对”。7月14日,学院思政课教师们在贵州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录制的思政在线精品课展开激烈讨论。
数字赋能思政教学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型的技术路径。近年来,学院积极推动传统思政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不断完善‘理论+实践+网络’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对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资源的利用、课堂教学的管理、教学反馈的收集等,量化评估学生成长状态,过程性开展评价考核。在刚结束的思政课期末考试中,学院采用“线上教学检测+网络课堂考试”的形成性考核方式,综合动态和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高校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院将紧跟思政教育数智化、全景化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努力建设数字马院,智慧思政,不断加强思政教学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思政教育从“指尖”走向“心尖”,真正把‘通途沁润,立德树人’推向深入。基础教学部副主任冉江兰说道。
建设思政“金课”要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为人师者,既要有匠艺,更要有匠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在北京思政融合信息技术研究院昆明分中心,学院思政老师们从中午2点到晚上10点多,“赖”着该研究院专家指导教学比赛材料的撰写和修改。在大家看来,这次学习机会十分难得,就是一晚不睡觉也要向大专家取经,值!
“以前我和贵州的高校合作较少,但这次贵州交职院老师让我对贵校,对贵州职业教育有了更深认识”,北京思政融合信息技术研究院昆明分中心的指导专家面露动容,“我看到了他们渴求进步与突破的眼神,希望他们取得教学比赛佳绩”。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本身就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育,有“知”更有“味”。
思政教学也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以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
2022年以来,学院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技能贵州”建设及省交通运输厅有关支持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迅速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聚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企业文化与职业要求、地域红色资源和行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政课的“抬头率”。
近年来,学院致力于打造学生“胸中有大道,脑中有文化,眼中有光亮,手上有绝活,脚下有力量”的独特精神标识,紧贴贵州交通行业发展实际,以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就业成长为导向,以思政课程为依托开设了“两路”精神、“重走长征路”等11个教学专题。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及特长,通过诗歌朗诵、DIY、工艺品、情景剧等形式创作作品300余件。实施通途场馆育人,充分发挥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等交通特色场馆重要作用,每个班级安排2课时开展场馆教育,已覆盖全院所有大一新生,截至目前11100余名学生接受交通红色教育,效果较好。
聚焦“赛课”寻求思政课新突破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比赛是检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思政教师暑期实践研学期间,老师们一对一“拜师学艺”,诚心向专家学习取经,多次开展现场讲课和评课,找不足,找差距,塑理念,学方法。
“这几天的学习让我看到了和全国一流水平的差距,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上一层楼’,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作为学院教学能力卓著的思政课教师,宫秀琪曾获得过多项全国、全省思政课教学比赛奖项,对赛课深有体会。
近年来,学院实施“赛课教评”融通育人,以赛事为抓手推动学校综合改革,为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思政教师个人和团队参加全国、全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12项。
面对学院深入推进“中特高”建设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打破“天花板”才能跟上学院的发展步伐。基础教学部副主任熊燕霞认为,唯有拓宽视野,虚心向国内权威专家和同行学习取经,在国家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中总结提炼“赛课”经验,以赛促学,以塞促教,才能让思政课“活”起来、“强”起来。
来 源:基础教学部、党委宣传部
编 辑:陈 磊
一 审:洪 丹
二 审:鲁 熙
三 审: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