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举办贵州交通“十佳党建品牌、十佳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此次活动,省交通厅系统35家单位进入评选,其中,18家单位入选“十佳党建品牌”,17家单位入选“十佳党建创新案例”,经过激烈角逐,由我院推荐的:
路桥工程系党总支《筑牢党建堡垒凝聚育人合力》获“十佳党建品牌”第二名
管理工程系党总支《1+1+n工作法,定方向、明思路,四抓四促夯基础强堡垒》获“十佳党建创新案例”第三名
筑牢党建堡垒凝聚育人合力
近年来,路桥工程系党总支紧紧围绕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了“353”为核心的党建工作模式,形成了具有贵州交通特色的“筑牢党建堡垒 凝聚育人合力”党建品牌,加强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两促进、两融合”,有力推动了系部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一,制度建设突出“三个坚持”,促进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一是坚持抓方向,压实党建阵地的“硬措施”,做到政治把关作用到位,理顺领导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立健全系部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二是坚持抓机制,落实党建责任的“硬任务”,推进“标准+执行+监督”工作机制建设,党总支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党建工作,对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三是坚持抓学习,提升党建治理的“硬实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做到积极宣传贯彻落实,让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显现出来。
第二,党员管理突出“五种颜色”,擦亮先锋堡垒底色。红色理想淬炼、黄色监督预警、蓝色专业能力提升、橙色先进榜样引领、绿色生态文明传播,党总支创新党员“五色”教育管理,加强教师党员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育,增强教师党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
第三、立德树人突出“三个联通”,打造路桥育人特色。一是以“桥”联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学生“按计划、分阶段,带任务”进项目,在真实生产环境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二是以“课”联通行业,突显人才培养特色,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精品课程出名师,引领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局面;三是以“团队”联通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着力打造省级教学名师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双师素质及有个性化特长的骨干教师,开展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实践。
信念如磐,党建强则系部兴,党建引领是系部工作开展的政治保证。近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党建促业务、业务助党建的良性融通,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路桥工程系党总支将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做实“品牌”成效,助推“品牌路桥”建设不断超越,使路桥师生人人可成才、人人都成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n工作法,定方向、明思路
四抓四促夯基础强堡垒
学院管理工程系党总支通过多年的实践,创新党建与育人融合的工作方法,总结提炼“‘1+1+n’工作法,定方向、明思路,四抓四促夯基础强堡垒”,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1+1+n工作法”(即一线贯通、一个中心、多点错次),一线贯通:党建工作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夯实基础;一个中心:根据学院年度中心工作确定系部党建工作中心任务,以此带动其他工作整体推进;多点错次:在年度党建工作中厘清重点、一般和普适性工作形成梯次展开。
其中,一线贯通即实施标准化建设,抓实各项具体工作内涵,促进党员规矩意识提升。打造“多彩党建小课堂”,以“讲清一个概念”“分享一个党建知识”“筑牢一种精神”等内容,开展课堂讲学;打造“党在我心线上沙龙”,把握新时代党建大势,把学习融入工作,提高党建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政治生日”活动开展,建设“四个一”工程,即建立一本“政治生日”台账、定制一份意义深远的生日礼物、分享一次心路历程、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一个中心即聚焦年度中心工作,抓好责任担当的落实。实施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将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提升;通过专项工作主体责任的落实,在成果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中有效促进教职工团队奉献精神的提升。
n—多点错次即厘清工作重点,抓实党建引领,梯次开展系部工作,促进师德师风和师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践行初心使命,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依托系部亮点特色,积极开展扶贫与振兴等社会服务;实施“一亮三进三谈”即亮身份、进教室、进寝室、进实训室,与老师谈、与学生谈、与企业谈,全面了解学生、教师、企业思想状况,促进师生情怀教育的提升。
思想的光芒辉映交通人的伟大梦想,实践的伟力熔铸交通人的中国道路。管理工程系党总支将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时不待我的奋进姿态,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来 源:路桥系、管理系
编 辑:陈 磊
校 对:洪 丹
审 核:鲁 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