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交院喜讯】这项比赛,我院夺得贵州职教领域首金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1-10-15 浏览次数:

10月14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赛场传来捷报:我院参赛项目《月乡苗伊—月亮山下加勉苗绣与牙周陶的古艺新生》从全国200多万个项目中以决赛小组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勇夺大赛金奖!作为贵州职业教育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第一块国赛金牌,这块金牌的重量不言而喻。

近年来,学院在双创领域所取得的成绩遍布各大赛项,仅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院就交出了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的满意答卷。

荣誉满载的背后,承载了交院人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辛苦付出。“创新创业大赛是职业院校学生走创新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学院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展示创新风采,交流提升的重要平台。尽管压力很大,但我们依然要挑战”,学院创新创业负责人、院团委书记赵祥全意味深长的说。

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从指导老师到项目孵化,一个个挑战接踵而至,师生们也发扬了“山硬没有骨头硬,岭高没有志气高”的交通精神,一个一个攻坚克难,最终拿下了优异的成绩。

“创新不仅体现在我们孵化的项目中,更体现在我们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上”,学院党委书记张静说。其实,早在几年前,学院就将创新创业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从“赛课融通”的创新课程理念、“赛创融通”的创新校园建设、“赛策融通”的创新共享模式三个方面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

在“赛课融通”创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利用各级各类赛事,将赛事做成课程,将课程融入赛事,扩大赛事参与面,让更多学生参与,并且通过线上通识+线下专家讲座辅导等形式提高项目的质量。仅2021年,学院就孕育了1191个项目,参与学生达6257人次、教师达524人次,将精英赛事做成了通识教育,弥补了职业院校创新类课程师资、教材、课程相对不足的短板。

从产教深度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到探索专业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从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指导中心到实践基地,在英国365(中文)官方网站的校园里,各种类型的创新基地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学院还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双管齐下,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从专业创新中寻找比赛项目,从项目中寻找创业点子,从点子中孵化创新团队,从团队中产生专业创新的良性循环”,赵祥全说。近两年来,依托创新项目,学院孵化出通途文创、先锋汽车等近20个落地项目,一个“赛创融通”的创新创业型校园正在建成。

为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学院倡导让比赛项目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有机融合,极大的激发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学院“锦绣黔程、月乡苗伊”项目团队在脱贫攻坚中,创新性的将非遗苗绣进行跨界融合,推出了陶绣、染绣、银绣等产品,走出了一条非遗产业破局焕发新生之路。此举不仅保护了民族文化,更发展了绣娘200余名,直接经济收入20余万元,带动了全省36个民族村寨500多户村民,“妈妈美绣娘,娃娃读书郎”的案例成功入选了教育部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来 源:党委宣传部、院团委

一 审:陈 磊

二 审:洪 丹

三 审:鲁 熙

c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