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交院要闻】播撒一粒种子,让梦想扬帆起航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

在模拟航空舱体验一把空姐空少、在实训室观看工业机器人如何工作、戴上VR眼镜畅游一番虚拟现实的世界、在学生素质发展中心练书法、下围棋、听讲座……5月19日至21日,25名来自从江县民族二中大歹村籍的学生齐聚英国365(中文)官方网站,在一场特殊的研学之旅中,畅想未来,为自己未来人生的无限可能播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

本次研学之旅是英国365(中文)官方网站与从江县人民政府签署“校地共建职教研学基地”协议后,首批到校开展研学之旅的从江籍学生,他们当中有近9成是第一次离开从江。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优美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看到了大山之外不一样的世界,也让他们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了更多的思考。

提起这次研学之旅得以成行,“不容易”是带队教师吴远兰的深刻体会,“很多学生开始都不愿意来,老师们都做了很多工作。” 从最开始的意愿不强,到后来对研学之旅的期待,再到最后的不舍离开,如此的转变,学校和老师功不可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江县民族二中第一校长周海涛介绍:“当地群众思想封闭,导致大歹村的教育情况十分令人担忧,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让当地控辍保学的压力十分巨大,孩子们也因此不愿意离开大歹,不愿意离开从江,可能他们在今天之前都没办法想象大歹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平时老师讲再多,他们也没有概念,但是今天他们走出来了,有切身体会了,就不一样了。”

为了让学生们不虚此行,学院对本次研学的方案也进行了系统谋划,从线路安排、课程设置到活动安全、饮食卫生、住宿环境,每一方面都考虑周到、筹备周密。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还针对性的开设了职业体验、职业规划等课程,让同学们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我们学校拥有众多的场馆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职教资源,通过研学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推动职教资源向农村学生开放、提升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水平,也可以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充分感受到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学院副院长詹黔江介绍。

“在这些孩子的概念里,所谓的职业教育女生可能就是美容、美发、美甲这些专业,男生就是挖掘机,这次研学之旅让他们了解了原来职业教育还有这么多专业,让他们对未来有一个梦想,在心里播下一粒种子,”周海涛校长如是说,“党和国家给了这些孩子这么好的政策,他们如果不愿意学真的很可惜,这次研学开了一个好头,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愿意去学了,愿意走出大山了,我们后面再好好的引导,效果就会好很多。”

精心设计的研学方案、周到细致的安排部署,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倾情相助,让这次研学之旅收获了期待的效果。职业技能生涯规划课专题讲座上大量优秀毕业生案例引导大家对今后的人生进行思考、实训室的实地体验让大家对各种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知、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让大家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与交院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大家进一步树立了信心,坚信自己的人生也同样可以出彩……短短三天的研学之旅后,孩子们脸上出现了自信的笑容,有的说长大以后想来贵阳,有的说以后想来交院读书……他们,也不再像当初那般腼腆、害羞。

谈起建设“校地共建职教研学基地”的初衷,学院党委书记张静表示,这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过去五年,我们学院在从江县脱贫攻坚战中智、志双扶战脱贫,探索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有效路径,’未来,在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更应该展现自己的职教担当”,张静说,“学校和政府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建立‘双方联动、育人为本;研学先行、项目纽带;地方保障、校地双赢’的研学模式,为从江县不同学段的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研学教育,为普职融通、职教前置探索新路径,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做出新成绩。”

三天时间很短,孩子们的一生却很长,短暂的研学之旅转瞬即逝,但是相信它已在这25个孩子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他们今后无限可能的人生播散下了一粒种子,种下了一片希望。

编辑:陈 磊、熊 兴、祝 涛

责编:洪 丹

编审:吴 薇

c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