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课改前,我们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足,缺乏自信,对待学习被动拖延。课改以后,学生们对专业有了更多的认同感,信心增强了,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了;老师们职业信念增强了,教学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更加给力了……”在物流工程系课改院级项目验收现场,《营销策划》课改团队的教师杜青正在进行现场说课。
物流工程系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验收系部互评现场
“改革后,学生利用专业模拟软件,实现机舱值班、故障排除、紧急状况抢修的场景操作,犹如置身真实的远洋船舶机舱中一样,轰隆隆的机舱、不断运转的机器、时不时发出的警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忙碌’起来……”在机电工程系课改项目验收现场,教师杨伟正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船舶柴油机》课改后的课堂。
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验收系部互评现场
最近一段时间,学院2019-2020学年课程改革项目验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立项建设的66门课程正有序地接受系部互评验收,此前这66门课程已经完成了课改资料提交审核和督导专家听课评价环节。这也是学院2019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后的首轮验收工作。“‘三教’改革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要改革任务之一,也是我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次学院开展的课程改革以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评价方法,推动课堂革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教务处处长雷建海介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专业伦理、时政要素、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这些都是本轮课改的改革思路和实施路径,我们期望通过改革,能够让每位教师敬畏课堂、潜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优质课堂”。
课程负责人在督导专家听课环节上课
根据《英国365(中文)官方网站课程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学院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课程改革对象覆盖到各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各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专业选修课中。
基础教学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是本次课改中的一门公共课,据该课改项目负责人熊燕霞介绍:“课改前,学生们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大而空,‘不实用、无关痛痒’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评价。学生课前基础薄弱、课中学而不思、课后一走了之现象突出。此外,课程内容与专业建设、地方文化、行业文化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发现这一问题后,以课改为契机,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室抽调骨干教师组成了20人的课改团队,从点到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我们立足职业教育的特色,从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出发,重构了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三大目标,采取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期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熊燕霞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现场
改革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将整门课程划分成了六大课堂教学专题模块和六大课堂情境活动模块,通过“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和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的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开辟了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同时还打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利用形成性考核和信息化考评体系实现了课程考核的过程化、综合化和信息化。“课改以后,课程视频多了,案例丰富了,学生上台机会多了,学生的‘到课率不高’‘抬头率不高’‘走心率不高’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认可度和满意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课改以后,学生也积极地从座位走上了讲台,在2020年的思政课教学能力竞赛上,三名同学从院级比赛中脱颖而出,并在全省“请抬头—听我来讲思政课——大学生思政风采展示大赛”上分别荣获了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现场
今天,三尺讲台已不再是老师们唯一的舞台,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也已不再是老师们手中唯一的教具,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更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洞见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内在潜力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学习,引导学生复合型成长,助力学生人生出彩。课程改革是学院推进“中特高”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举措。虽然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依然存在着课改完成质量参差不齐、课改设计与实施有偏差等问题,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改革的步伐,培养教师敬畏课堂、潜心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将一直在路上。
编辑:洪丹、陈磊
责编:吴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