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交院要闻】创新时代,贵州交院人在行动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1-01-11 浏览次数:

进入寒假,同学们大多都已回家享受假期,但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匠心机电社团的十多名同学依然自发地每天一早来到社团实训室,他们专注地搜索资料、研读书本、摆弄设备,一呆就是一整天。长桌上,摆着3D打印机械手、红外遥控汽车……这些都是社团同学们的原创作品。

其中,3D打印机械手结合了电子控制技术、3D打印技术、CAD建模等多种技术,该作品由学生团队(金正宏、舒达贵、周旺、夏发鹏)自主设计完成。设计学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优化机械手的物品抓取功能,申请专利,投入使用。

匠心机电社团是学院机电工程系下设8个专业技能协会,分别是移动机器人协会、电子技术协会、数学建模协会、CAD机械设计协会、3D打印协会、数控加工协会、工程机械电液控制协会,每个协会设一名指导老师和一名助教对学生进行各版块知识的系统教学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除了面对本专业群和本系学生外,匠心机电社团还面对全院学生纳新,让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可以在这个平台朋辈互学、共同创新、共同成长。

“推动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王强介绍,“在这里,老师的作用更多是引导和启发。只有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习,让他们有了主动探索的热情,才能真正激发大家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素质。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培养主动探究的创新意识,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是学院面对“云物大智移”时代,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抓手,而匠心机电这样的科技社团便是改革的重要缩影。

多彩社团营造创新氛围

目前学院已备案社团40余个,社团类型丰富多样,有滑板社、轮滑社、篮球社、乒乓球社这样的体育类社团,有刺绣社、文学社、书画协会、动漫社等文创类社团,更有数学建模协会、桥梁模型协会、匠心机电社团等这样既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同时高度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科技社团。

在社团里,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查阅资料、确定方案、反复试验等过程,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拥有了充分的情感释放和思维发展空间,极大提升了综合分析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也在不断地被挖掘。

在兼具趣味性和严谨性的浓厚学习氛围里,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还收获了许多成绩与荣誉。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勘设股份杯”贵州省大学生桥梁方案设计大赛决赛中,学院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第一届比赛中获得金奖、铜奖,在第二届比赛前十名的榜单中占六席;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院共获奖5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9项、成功参赛奖12项;在第四届“长风杯”全国大学生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竞赛中,学院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弦清桥设计效果图

获2019首届“勘设股份杯”贵州省大学生桥梁方案设计大赛 大专组一等奖

开发《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公共课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学院人工智能时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先手棋,学院自主开发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程,并将其纳入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共32个学时。该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人工智能时代的基本素养, 激发学生对新科技、新事物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目标,面向全院跨专业遴选课程“种子”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和专业改造。同时,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将于2021年建成,校企深度合作,引入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共同开展人工智能的课程教学、课程开发和技术研究等工作,将会进一步有效推动“三教改革”,提升教师专业和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鲲鹏班”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学院还开展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并设置了相关的课程模块。“千”即是以千人为单位的创新创业课程培训,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通过课程、讲座及自媒体宣传开展创新创业的普识教育,使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以创新为荣、以创业为榜样;“百”即是以百人为单位的人才培养,在进行创新创业普识教育后,选出较有创新创业意识和意愿的学生进一步的强化培训;“十”即是在百层次之中遴选出百分之十的人才组建“鲲鹏班”做孵化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创业团队的建设及管理协调、创业计划书、创业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及融资知识。

创新创业训练营第三阶段授课现场

通过“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学院实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创业计划大赛选拔、参与及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的良性循环。

孵化平台助力创业实践

自2018年起,学院正式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通途双创园的建设。通过千百十工程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国家级、省级和学院创新创业大赛的优秀项目,经申请审批均可入住。目前,通途双创园已正式开通运营,10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4家学生小微型企业完成了工商注册。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引入第三方平台公司和学院共同管理、共同运营,学院、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为入住项目提供更优质的配套资源和服务,促进双创项目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了完善了的管理制度、入住和退出机制,为入驻项目提供包括工商、税务、财务、人力资源、金融、培训、法律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2020年,学院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项目数量、参赛人数人次、获奖数量和级别上均突破新高。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银奖、铜奖各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项,获省赛优秀组织奖;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赛中,获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2项、铜奖2项;

在第四届“互联网+交通”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

在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铜奖3项;

在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获铜奖2项,省赛金、银、铜奖各2项;......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谁先抓住人工智能的先机,谁就走在了下一个时代的前列。以上这些举措,是学院在“中特高”建设中,对接产业高端,打造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抓手。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打造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开展面向“云物大智移”时代的专业数字化改造,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多种措施并举,不断开拓进取,激发着同学们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

编辑:金 文

责编:吴 薇

c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