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理念,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检监测与养护难题,通过平台联动协作,创新运行机制,打造技术技能平台;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供系统化的专业技术服务,助力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团队跨界平台联动融合发展
服务交通强国战略,针对贵州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行难题,学院聚合山区高墩大跨桥梁建造技术研究院、土木工程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移动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新型建材研发中心和大数据与智能研究院等资源,跨界融合团队,促进多学科交叉,强化平台联动协作。先后同省龙头企业交勘股份公司设立交通智能检测研发基地、省交建集团设立交通工程智能检监养护产品研发基地、协同市政管理所设立工程绿色低碳养护产品技术示范基地等。推行“技术创新-技术验证-技术应用-技术推广“工作路线”,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2021年国家职业院校教师土木工程检测技术教学创新团队
机制创新赋能平台高效运行
教学科研处负责平台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协调,适时根据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各方协同攻关、绩效合理分配、成果有效共享等,创新完善了《高层次人才进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工作方案》《英国365(中文)官方网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等,为平台的高效运行提供机制保障。
联合研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各平台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工作,与贵州省铜仁公路管理局、贵州路陆邦公路材料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新型BMH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成功运用于贵州省各地方公路管理局工程项目,应用单位50余家,成果转化为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与贵州省铜仁公路管理局、贵州路陆邦公路材料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新型BMH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场景
受贵州质安交通工程监控监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委托研发的《半自动安全锥收放装置》《公路巡检机器人》,在广州慧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嵘屹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为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1100余万元,并孵化新企业1家。
学院研发的半自动安全锥收放装置应用场景
学院研发的公路巡检机器人应用场景
“中特高”建设三年来,平台产生校企共同承担贵州省重大专项课题研究2项,企业重大课题和技术攻关12个,制定行业企业标准10个,培训企业技术人员3.6万人次,惠及中小微企业72家,骨干企业19家。技术服务合同额1000余万,为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5000余万,孵化新企业1家。获得科研成果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专利179项,主持和参与国家专业标准制定14个等。
来源:教务处、科研处、党委宣传部
编辑:陈 磊
一审:洪 丹
二审:鲁 熙
三审: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