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聚“交”中特高 献礼二十大】系列报道之四:三层打造、四方聚力、成果赋能校企共长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2-10-08 浏览次数:

“中特高”建设以来,学院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打造三层平台;引进省内行业领头人,跨界组建团队,共同承担科技重大项目;创新机制鼓励教师深入产业一线,攻克企业技术难关;探索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双向互动,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与产业发展同步 打造国家-部(省)-厅(校)三层平台

平台建设必须与产业发展同步,一是发挥路桥、汽车专业群优势,服务交通强国战略,聚焦山区峡谷高墩大跨桥梁建造与维护、西部山区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领域,建成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二是利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国家级骨干专业发展成效,聚焦新型城镇化、移动机器人等,建成省部共建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教育警示人文社科基地等省部级平台5个;三是借助旅游管理等省级骨干专业建设契机,服务区域经济新兴发展与急需领域,聚焦交旅融合、新型建材等建成交通物流、新型建材研发中心等厅级平台8个,联建校内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个。

省部共建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

交旅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聚合“校政行企”四方资源 跨界组建研究团队

平台以项目为引领,学院制定了灵活的人才引培机制,跨界聚合“校政行企”人才资源,打造核心团队。一是聚合交通厅资深专家,由博士厅长带头组建四个“校政行企”人员共同参与的博士工作室,研究交通行业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二是聚合行业领军人物梅世龙、张晓松等,依托平台领衔跨界组建贵州省山区桥梁智能检测与维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3个,开展省级重大专项研究和行业重要研发项目。三是聚合企业总工石大为、周述苍等技术专家,建设大师工作室3个,主攻企业技术攻关及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向教学成果转化等。

学院首批4个博士工作室揭牌

贵州省山区桥梁智能检测与维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持续机制创新 成果赋能助推校企共长

平台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事关人:通过高层次人才进平台等管理办法助力引进人才的发展与学院建设同步。事关物:出台与企业共建共担共享的成本分担共享机制等;事关财:出台成果奖励、绩效考核等激励保障机制。

“中特高”建设三年来,平台产生校企共同承担贵州省重大专项课题研究2项,企业重大课题和技术攻关12个,制定行企业标准10个,培训企业技术人员3.6万人日,惠及中小微企业72家,骨干企业19家。技术服务合同额1000余万,为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5000余万,孵化新企业1家。技术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10余项,科研成果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专利179项。开发教学资源100余项,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2个,主持和参与国家专业标准制定14个等。

学院交通经济研究院成立


来源:教务处、质控办、党委宣传部

编辑:陈 磊

一审:洪 丹

二审:鲁 熙

三审:李晓艳

c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
XML 地图